随着5G商用部署的稳步推进,6G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目前业界已经对6G的场景与需求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初步达成共识,认为6G将实现数字孪生、智能泛在的愿景,在峰值速率、时延、连接密度、可靠性、频谱效率和定位能力等方面将远超5G,将给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共10章:第1章介绍了6G研究的概况,包括发展愿景、驱动力、垂直服务与各国研究现状;第2章介绍了6G用例与性能指标;第3章介绍了6G通信的频谱;第4章介绍了6G面临的挑战与潜在关键技术,第5章介绍了编码、调制与波形;第6~10章介绍了空间资源利用技术,包括OAM、RIS、MIMO、Cell-Free与全息技术。本书对6G潜在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可供无线通信、计算机科学等相关领域开展6G关键技术研究的学术界、教育界、产业界等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

郑凤,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工信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事业单位横向委托项目等。从事无线通信物理层研究近二十年。B4/5G预研时期、5G标准化与应用期间,在多天线非线性预编码、信道反馈与AI使能的无线通信技术等领域产出多项研究成果,目前正致力于6G关键技术的研究。


查看全部
目录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历史回顾

1.2 6G发展驱动力

1.3 6G总体愿景

1.4 6G未来垂直服务

1.5 全球6G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2章 6G用例与指标

2.1 6G服务的演进

2.2 6G用例

2.3 6G的指标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6G全频谱通信

3.1 移动通信频谱的演变

3.2 6G频谱定义与特点

3.3 6G频谱新用例

3.4 6G频谱面临的挑战

参考文献

第4章 6G面临的主要挑战与使能技术

4.1 6G面临的主要挑战

4.2 6G关键使能技术

参考文献

第5章 编码、调制与波形

5.1 编码

5.2 调制

5.3 波形设计

5.4 FTN传输技术

参考文献

第6章 OAM

6.1 OAM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发展

6.2 OAM波束的产生

6.3 OAM的接收

6.4 基于UCA的OAM通信系统

6.5 基于OAM的多模传输与多径传输

6.6 OAM技术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6.7 OAM技术面临的挑战

6.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智能超表面

7.1 智能超表面简介

7.2 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7.3 智能超表面的分类

7.4 6G中有前景的应用

7.5 智能超表面的硬件实现

7.6 智能超表面辅助通信

7.7 RIS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参考文献

第8章 MIMO

8.1 超大规模MIMO

8.2 超大规模波束成形

8.3 超密集MIMO

8.4 透镜MIMO

参考文献

第9章 无蜂窝大规模MIMO

9.1 背景

9.2 系统模型

9.3 性能分析

9.4 导频分配方案

9.5 DCC选择

9.6 性能比较

9.7 优势

9.8 研究挑战

参考文献

第10章 全息技术

10.1 全息通信

10.2 6G无线网络的全息MIMO表面

10.3 全息MIMO信道的自由度

10.4 有源相控阵

10.5 全息波束成形

10.6 全息光束形成与相控阵比较

10.7 全息无线电

10.8 全息广播

10.9 全息定位

10.10 关键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书评
查看更多
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的评分:
提交
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