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以自己推广茶文化多年经验,将“茶器”的品赏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实用性与美感”,“个性与自我追求”与“精神性与修为”;并从第一阶段的“实用性”自眼、耳、鼻、舌、身的科学视角切入;第二阶段的“个性”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探讨陶艺家与消费者在人生不同阶段相互的共鸣与互补;第三阶段的“精神性”藉由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观分析陶艺家自身的修为,与创作之间的连结。 作者以简明易懂的文字道出自己对茶器精辟的观察,不管是入门或是高阶程度喜爱茶器的人,都可循序渐进体验微妙的茶器品赏,并藉此探索人生的奥妙。
自序 致八十年后的读者
【注释】
引言 茶器探索的三部曲
第1章 茶器的实用性与美感
眼——视觉上的飨宴 从比例、肩线到壶形的美感体验
耳——听觉与声波共振 替茶选个家,倾听茶器的内在声音
鼻——嗅觉的复兴 瓷与陶,茶器内里的聚香力
舌——味觉与以器引茶 清香、喉韵、醇厚,茶器影响杯底香
身——触觉与感动 器之质性,从指尖、掌心,到唇的茶感知
【注释】
第2章 茶器的个性与自我追求
陶艺家的春夏秋冬 茶器创作的成长历程
双狭缝实验vs.心念的力量 职人修为影响茶器的频率
复古与仿古 古董茶道具的一道特殊风景
茶器的辨识度与语汇创新 茶器创作者的独特印记才是王道
山水留白 从时间到空间的“空无”茶体验
民艺的当代实践与思考
【注释】
第3章 茶器的精神性和修为
不同维度的审美
茶器创作的精神性依归——阳光、空气、水
《黄帝内经》的“形与神俱”:器之形,缊藏匠人之魂
《孔子家语》的“安静”:器之创作,宁静致远
《金刚经》的“无所住而生其心”:领会神来一笔的自然创作
《庄子》的“无何有之乡”:空杯亦能醉茶,当无胜于有
茶碗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以茶入禅
【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