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工业革命以后,新兴产业的企业过度进入现象就是一个屡见不鲜的现象,它是导致产能过剩、经济周期非波动的重要原因。而在我国产能过剩的治理中,发展新兴产业被视为治理产能过剩的重要措施,但是与传统产业一样,新兴产业同样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为其寻求新的解释。在博弈论的解释框架下,新兴产业的企业过度进入均被解释为企业进入博弈的纳什均衡现象(非纳什均衡现象)。而本书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新兴产业的企业过度进入是多重纳什均衡不协调现象,其根本的形成机制是参与人虽然就新兴产业的市场前景达成了共识,但无法就谁应该是进入者、谁应该是退出者达成共识,因而众多潜在进入者无法就实现哪个具体的纳什均衡达成一致。本书开创性地对上述解释方式进行了实证验证:首先,依据纳什均衡的本质———“不存在单方面的、自愿的后悔(退出)”,选择以我国企业过度进入最为典型的光伏产业为案例,运用现代计量工具严格证明光伏产业的退出是理性的、自愿的行为,从而证明新兴产业的企业过度进入不是纳什均衡现象;然后,在上述证明的基础上,本书提出了新的解释,并综合运用深度访谈与计量实证的结论加以实证。根据这一研究结论,本书提出传统的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属于典型的直接或间接优惠型政策,这种模式会加剧多重纳什均衡的不协调。根据本书的研究结论:政府发展新兴产业的角色应该转变为进入博弈的协调者,并提出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办法。这一研究结论对我国政府治理产能过剩、发展新兴产业、推进国内经济循环均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新兴产业的历史特征、时代背景与内涵分析

第一节 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历史特征与时代背景分析

第二节 新兴产业的内涵辨析与构成分析

第二章 我国代表性新兴产业产能过剩及治理政策基本状况

第一节 代表性新兴产业及其过剩情况

第二节 我国新兴产业产能过剩治理的政策文件梳理

第三章 关于产能过剩的研究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产能过剩测量与类型的研究

第二节 关于产能过剩成因与治理对策的研究

第三节 关于过度进入的文献综述

第四章 博弈——纳什均衡与理性的非理性

第一节 何谓博弈

第二节 博弈论及新兴产业博弈模型

第三节 何谓纳什均衡

第四节 理性与非理性的具体衡量及其互斥关系

第五章 企业的退出是自愿的吗?——来自新兴产业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代表性行业的选择与实证研究的设计思路

第二节 光伏产业的实证检验

第三节 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的实证检验

第四节 研究结论与探讨

第六章 新兴产业的企业自愿退出受市场情绪支配吗?——基于光伏产业VAR的“市场情绪自愿退出”实证检验

第一节 市场情绪及其构建

第二节 “市场情绪-自愿退出”模型的构建

第三节 “市场情绪-自愿退出”模型的解析

第四节 研究结论与探讨

第七章 基于多重纳什均衡协调困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过度进入——一种新的解释

第一节 关于新兴产业过度进入的新解释——理性的非理性

第二节 新兴产业过度进入是一种多重纳什均衡不协调现象

第三节 对新解释的实证检验

第八章 由优惠补贴型转向协调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的转向

第一节 优惠补贴型发展政策与过度进入的关系研究

第二节 多重纳什均衡的精炼问题

第三节 多重纳什均衡治理对策:政府如何做好新兴产业的协调者

第九章 道德风险理论视角下国有资产债权化的选择——关于国有资产投资于新兴产业最优方式的一个探讨

第一节 道德风险理论简介

第二节 道德风险下国有资产投资模型的构建

第三节 模型的基本结论及其证明

第四节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羊群效应对产业过度进入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光伏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

附录B 有限责任条件下的道德风险理论:拓展与应用

附录C 关于引理的推导证明

附录D 关于?EV[R~1(π/e)]/(?_e)>0的严格推导

附录E 关于不是代理人行为“充分统计量”的推导证明

查看全部
书评
查看更多
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的评分:
提交
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