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岭南经方研究代表性著作,是近代《伤寒杂病论》经典注本,在国内经方界口耳相传。《伤寒杂病论》远绍内难,阐发奥蕴,其辞约,其义精,并采集汉以前一切名医精华,纳入系统,有如万派千流,同归大海,永为汤药疗法之准绳,亦为学者必宗之经典。本书谨遵《金匮要略》原文,逐节串注,严密考据,阐发古义,务求与仲师心法契合无间,直贯全论。全书集注,纯粹以经典中医学说为基础,以经勘经,欲令学者先参透中医原理,乃入经方之门。本注所附医案,皆为经验所得,必属残顽奇险,或具有特别意义者,始为选入,对临床经方应用具有极强的启发作用。

作者

方恩泽(1939—),1961年毕业于新会中医研究院,是苏世屏医生的弟子,在新会中医院从医27年。1988年赴美国,于1990年考取美国特考文凭,纽约州发给针灸行医执照,在美国行医至今。墙内开花墙外香,在美行医期间,一直奉行一针二灸三服药治疗原则,常以经方力挽沉疴,颇受海外华人和外国患者称誉,为中医走向世界贡献良多。苏世屏(1894—1961),号离尘,广东新会人。1922—1927年师承于近代广东伤寒四大名医之一黎庇留先生门下。苏世屏先生生性聪顺,幽默寡言,苦学得志,深得其传。学成后,曾悬壶于江门、新会、开平、新昌等地。新中国成立后,在新会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1959年新会县中医研究院(新会中医院前身)成立,苏世屏作为创始人之一,荣膺副院长一职。期间多次在新会县开设中医师班和中医进修班,亲自选材讲学,为经方的推广和发扬贡献良多。苏世屏先生精通内、难、伤寒,并博览唐、宋以后大量医著,其学识之渊博,为当时新会县之冠,先后著有《伤寒论原文真义》《金匮要略原文真义》《痉病真义》《古今方韵》《医案选辑》等书,能畅发仲师未言之旨,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理论阐发尤其精辟,深受后世推崇。苏世屏先生诊病重在辨证,四诊合参,明辨阴阳。处方用药,法度严谨,有常有变,不拘一格,用药喜以味数少而胜多,常言:“夫用药之道,医生犹主将也,方法犹战阵也,药物犹士卒也,若主将不明,阵势零乱,虽有善卒,岂能破敌乎?”其辨证特点,遵《黄帝内经》“谨察病机,各司其属。”如治伤寒危证:亡阳者,姜附必投;亡阴者,甘寒育阴,黄连阿胶之属;阳明腑实,承气必施;阳明大热,白虎势在必用。且大病立重药,兵贵神速,治轻证小病,轻剂淡药,随证应变,机圆而法活。更有痉病一证,苏氏用药,不忌苦寒,不忌辛温,不忌麻桂柴葛,更是其用药之一大特色。


查看全部
目录

整理者简介

著者简介

附图

前言

自序

凡例

卷一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痉湿暍脉证第二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卷二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奔豚气病证治第八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卷三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卷四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跌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蛔虫病脉证并治第十九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附录 关于汉代仲圣所著《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方药用量的说明

后记

查看全部
书评
查看更多
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的评分:
提交
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