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生命》是一本写给年轻人的生命教育课图书,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该书涵盖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孤独与联结、爱与性、自我成长与家族传承、选择与自由、挫折与韧性及丧失与焦虑等多个与生命息息相关的人生议题。这些议题都是每个人在生命旅程中难以避免且需要深入思考的。书中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读者感知生命、理解生命,并学会如何面对生命中的种种挑战和困境。

作者

主编:

姚玉红:具有深厚的心理学背景和丰富的生命教育经验,致力于将生命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传播给更多的人。

吴双磊:同样拥有心理学专业背景,对生命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向。

副主编:

王乐实:在心理学和生命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陆可心:对生命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她的参与使得本书在内容呈现上更加生动和有趣。


查看全部
目录

内容提要

推荐序一 叩问生命的意义

推荐序二 “好好生活”也是一门大学专业课程

主编序 生命像一朵玫瑰,美丽却带有锋芒

第一章 生命的意义:怎样的人生更值得过

心理咨询师与青年的对话

问题的提出:为什么会在此时探寻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外在赋予或内在建构

生命的固有价值:生理-心理-社会三维度

生命的特殊体验:“非这样不可”

殊途同归:七种实现路径

本书的编著初心:补足缺失的生命教育

实践与感悟

同辈实践展示

本章核心内容

第二章 生命的成长:欢迎来到成年人的世界

心理咨询师与青年的对话

问题的提出:为什么大学时代的我们这么迷茫

必然迷茫的阶段:成年初显期

探索“我是谁”的着力点:自我同一性

探索自我同一性的方法

实践与感悟

同辈实践展示

本章核心内容

拓展阅读:埃里克森人格发展不同阶段

第三章 生命的传承:家庭的牵绊与超越

心理咨询师与青年的对话

问题的提出:家庭可以给人带来哪些感受

多个角度看家庭

家庭中的依恋

有利于建立安全依恋的家庭互动

自我和家庭中的自我

自我分化:如何应对父母的期待

实践与感悟

同辈实践展示

本章核心内容

第四章 生命的孤独:人生不可缺失的部分

心理咨询师与青年的对话

问题的提出:在哪些情景中你容易体验到孤独

“孤独”评述面面观:积极或消极

孤独与三种孤独类型

孤独感与孤独感的连续谱系

人生必经之路:孤独的意义

保持适度平衡:耐受孤独与建设关系

实践与感悟

同辈实践展示

本章核心内容

第五章 生命的联结:我们都在寻找爱

心理咨询师与青年的对话

问题的提出:人际联结模式从哪里开始

自主选择的同龄人关系:如何建立友谊

友谊是如何变化的:加深、破坏和修复

更深层次的亲密联结:如何谈情说爱

亲密关系中一个重要的联结:性

实践与感悟

同辈实践展示

本章核心内容

拓展阅读:七种“爱情的变体”

第六章 生命的韧性:源自恰到好处的挫折

心理咨询师与青年的对话

问题的提出:当代大学生是经受挫折太少的一代吗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烦恼:大学生的挫折类型

抗挫折的能力:韧性与逆商

韧性与逆商源自哪里:恰到好处的历练

规避挫折超载:接受自己的局限性

韧性的养成:源自“恰好的挫折”

实践与感悟

同辈实践展示

本章核心内容

拓展阅读:韧性好、逆商高人群的人格特质

第七章 生命的丧失:无常如风起

心理咨询师与青年的对话

问题的提出:什么是生命中的丧失

理解丧失:定义和分类

必要的哀伤:定义、过程和任务

直视骄阳:认知和思考死亡的更多意义

死亡焦虑的存在与应对:恐惧管理理论

来自深渊的窥视:关于自杀

向死而生:觉醒体验

实践与感悟

同辈实践展示

本章核心内容

拓展阅读:文化对于哀伤的表达——哀悼与仪式

第八章 生命的选择:走向自由自主的自在

心理咨询师与青年的对话

问题的提出:我们可以不选择吗

选择的意义:构建生命的方向感、意义感、价值感

选择的主体:谁在做选择

选择的冲突:犹豫与纠结

选择的依据:自主意志的发展

选择的优化:如何做选择

实践与感悟

同辈实践展示

本章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书评
查看更多
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的评分:
提交
0/400